<
m3n5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临高启明 > 第六十三节 示范纺织厂
    邹标觉得目前棉纺织业的困境是出于两个原因:

    第一个方面是一五计划期间的规划问题。一开始企划院就没打算在棉纺织上花多少力气,而各种进口棉布,不论国产的还是进口的,都已经能充分满足基本的需求。如果不是为了满足一些特殊需求,大概连这个示范纺织厂都不会建。

    当然,站在邹标的角度看,也很难说企划院的决断有问题。且不论棉布的货源充沛,单论海南本地的客观条件,也的确不太适合发展棉纺织业。

    海南虽然是棉纺织技术的发源地,但是和松江比的话,生产效率已经被松江甩了几条街。江南不但有成规模的棉纺也,还有同样庞大的丝织业。织机制造的手工匠人基数比海南多得多,不论是技术还是工艺的改进也快得多。而海南,实际上并不存在成规模的纺织业。基本上还停留在家庭副业的阶段。

    第二个方面则是经营模式问题,一五期间由于对帆布之类的“特别用”产品的需求,企划院认为可以建立有限规模的纺织业,为了压缩投资,提出了纺纱包买制这种比较坑爹的模式。结果也是显而易见的:收来的纱挂不上机械织布机。

    人力手工纺纱出纱并不均匀稳固,一旦挂上织布机,非常容易出现断头现象,布的质量也比较差劲。特别是承受拉力的经纱,力道一大就容易断,给生产造成困难。纱线的强度导致了机器的生产速度上不去。即使把梳好的棉条分包给加工户,仍然不能解决这个问题。纺纱只有用机械动力才能出纱均匀坚韧,至少也得用水力,人力难以纺出质量较好的纱。而这些机器往往需要一定的占地面积,并不是普通农家可以承担的起的,只有一定资本的工坊主才能承担。

    这两个问题加在一起,自然就形成了目前纺织业的尴尬局面。邹标也只好勉为其难的继续当他的负责人。

    随着元老院“扩充产能计划”的展开,借助民间资本重整纺织业就被提上了轻工业部的议事日程。原本已经灰心丧气的邹标喜从天降的得到了一个助手:有个冤大头黎山跑出来愿意接纺织的推广事业,负责帮轻纺工业拉投资和推销。

    于是黎山就来和他搭档了。

    黎山也是学机械出身,但是大学毕业之后没干几年机械就被低工资高强度的职业给劝退了,跳槽到了房产公司当中介。在劝人投资这方面有相当丰富的经验。

    这次广州招标顺利完成,二人都觉得很是兴奋。一来纺织业可有了较大的发展,自己的话语权也会随之增加;二来可以顺带淘汰掉厂子里的各种旧设备。做个产业升级,这些年邹标一直盘算着上新织机。

    为了欢迎金主们到来,从三天前开始,示范纺织厂就分区域和产线轮流停工,打扫卫生,擦拭修配设备。从上到下忙得四脚朝天。二人来回巡视了几遍,大致划出了一条参观路线,可以让金主们充分了解棉纺织的生产全过程。

    最后一次检查结束,二人才拖着酸痛的双腿回到办公室。

    办公室原本是邹标独享,黎山来了之后便和他挤在一起,商量起事来容易些。

    外面响起了尖利的汽笛声,邹标下意识地看了下墙上的挂钟:晚上7点。

    再过一小时,日班工人就要下班了,住在工厂宿舍区的夜班工人听到这声汽笛,就要做好上班的准备工作了。

    他看了一眼最新的工厂工伤月报,暗暗叹了口气。虽说纺织厂的安全性比起其他工业企业,但是以旧时空标准看,示范厂的工伤率和职业病发生率还是太高了。道理不言而喻,十二小时在充斥着噪音和湿气的车间里工作,劳动强度太大,精神和体力过度疲惫。

    现在示范厂的时间作息是每个班组在两班轮岗制下工作12个小时。其中有30分钟用餐时间和每4小时休息15分钟的上休息时间,这样实际的工作时间达到了11小时。

    最初,示范纺织厂是不安排轮班工作的。天黑前就停止生产。原因是纺织厂里棉尘多,一旦着火就有可能造成大型火灾。使用煤气灯进行夜间照明的危险性太大。后来电力口能够生产电灯之后,企划院便将纺织厂改为两班轮换制的企业。进行24小时生产。

    邹标一直吐槽企划院:既然目前棉布的生产大多是“特别用”,属于价格不敏感产品,何必要采用这种激进的削减成本的手段呢,它本身又不属于必须连续生产的产品。而且棉纺织业一直不是主力发展产业,用不着通过多班制来储备工人。

    但是吐槽归吐槽,在元老院的工业企业普遍采用两班倒生产模式的状态下,他也不能例外。

    “老邹,你看看这个安排怎么样?”黎山把接待表递给他。邹山已经年过五十,正儿八经的是老邹了。

    “这些事我们都研究好多回了。还用再捋吗?”邹标把文件推开,“我们还是研究研究明儿怎么把那些落后产能都卖出去”

    “你这个二五环锭纺的价格真的降不下来?”黎山问道,环锭纺的优势很大,首先占地面积就小了不少,关键是效率提高了很多。

    “真不行了,二五环锭纺是机械动力的,锭子本体还好说,过去就是用青冈栎做得,没有青冈栎也可以找代用材。但是纱锭轴、罗拉、导纱钩部分一定要铁,不然磨损太严重了,纺织厂的机械工要骂娘的。我们自己用还好,换了老财来用,他们本身机修能力又差,三天两头坏机器,还不得发疯?”

    “现在的钢铁配额是上去了,但是价格嘛实话说还是太高了。”黎山皱眉,“我怕老财们接受不了啊。”

    “你硬要上木头,也不是不可以,但是这损耗率就上去了。”邹标说,“我倒是也考虑过类似的问题,要不就采取后期维保只换不修。这样可以大幅度减少维修压力,减少停机时间。但是这么一来又牵扯到机器设计上的改动和维保成本上升。”

    “我看,先把大户们都忽悠上了穿。他们只要投入的成本够大,等发现上了贼船也下不了了――沉没成本大到他们吃不消,而且只要能规模化投产,马上就能搞死松江布,他们也不愁赚不到钱。能挣钱了我们就忽悠他们升级。”黎山奸商一般的比划道,

    “希望如你所言吧,我觉得那些大户不咋好忽悠,不然海南都那么多年了,民营厂机械化还是那几家。”邹标无奈道。当初机器推广还是半推半就状态,相当于海南本地大户的投名状,但是推了好久规模上却跟蜗牛爬一样。到现在民营企业大多还是手工业,少量使用机器。

    “又要马儿跑又不给吃草,人家能愿意吗?机器又贵,他们又拿不到核心,能情愿才怪!”黎山真是服了:当初过来一看,骡机的纱锭一锭竟然卖2澳元,鬼才会买!这好比用造火箭发动机的技术造了个煤气灶,市场根本不可能接受,也不知道是谁提出制造这种机器的。而这回经过他与邹标一起研究,各种技术降级以及部件木头化后把一套机器压缩到原先三分之一的成本。至于价格,那干脆就是赔本卖。想办法忽悠大户们先买了机器才是,只要买了机器,后续维保耗材是一笔,各类培训又能捞一波。

    “咱们那个水力纺全套设备,按成本卖都是亏钱的。”邹标多少有些心痛。

    “亏本也是企划院的事。咱们把机器卖出去,让工厂能运转就行了。”

    第二天一早,吴毅骏一行人便准备出发前往工厂参观。他们要去的地方是临高的纺织工业园区。

    园区设在临高的南部山区,地方甚是偏远。要先乘城铁到南宝镇,再换乘马车。

    当初之所以选择在县南,主要是考虑这里靠近黎区。可以就近获得山区的大量木棉、草棉和麻类资源。还能辐射黎区,吸纳黎民就业。县南还有丰富的水资源和能用来烧锅炉的劣质煤--这些都是纺织企业所必须的。

    一行人在陈小兵的带领下在博铺乘上城铁,一路南下中午时分抵达南宝。在南宝吃了午餐。这时有人来报告:示范纺织厂的马车已经在镇上等候了。

    当下不再耽搁,马上登车出发。纺织厂派来得的是东风公务款马车,外观典雅庄重,内部舒适。这几位都是头一次乘坐这种过去只在图片上看到过的马车,很是新鲜。陈霖多少还有些少年心性,东看西看。道:“表叔!不如你在广州也买一辆,又气派又舒服。拿来接送客人岂不美哉?比家里用得小轿阔气多了!”

    吴毅骏哈哈大笑:“这马车我哪里用得起,光这两匹骏马,一年的开销就顶得上十几口人了!更别说这马车在广州也跑不起来,光是路上这么多桥,这车子怎么走?”